近年来,光伏产业市场持续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企业支撑不下去倒闭破产。而政策的变化和即将全面取消光伏产业补贴更是雪上加霜。转型,似乎成为一个不用过多考虑的问题。
2018年太阳能硅晶圆的产能持续上涨,其中单晶硅从46GW增加至73GW,年增60%;多晶硅则从98GW增加至114GW,年增17%,一些企业也棉铃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开始或计划转型。至于往哪个方向转呢?当下最火的就是芯片,而光伏和芯片都是硅,那自然是往芯片方向转。
这可不是一些企业蹭热点,而是实打实的有技术基础的。
用改良西门子法、GCL法或者硅烷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高纯硅料,通常纯度在99.9999%以上(6个9)。将高纯硅料熔化后直接浇铸成立方硅锭,就得到了多晶硅;将高纯熔化后通过提拉法获得单晶,就得到了单晶硅。
这些多晶硅和单晶硅都是用于光伏发电的财力。
而电子级硅其实就是单晶硅。电子级硅的纯度高于太阳能级硅,通常在9至12个9。可以说,光伏企业只要进一步提升单晶硅的纯度,就能制造用于芯片制造的电子级硅。
因此,一些光伏企业早在2016年和2018年美国两次制裁中兴之前,就开始布局进军电子级硅的制造领域。
国家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并积极予以引导——早在2015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保利协鑫合资成立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国内首条5000吨电子级多晶硅专用线。至2017年,以完成电子级硅的量产,并出口海外,目前已经开始向国内部分晶圆加工厂批量供货。
目前,全球市场基本被国外几大厂商垄断,分别是日本信越和Sumco,德国Siltronic、美国SunEdison、韩国LG Siltron。自己造不了12寸晶圆的结果就是受制于人,甚至还发生过在产能紧张之际,武汉新芯的订单被日本晶圆大厂砍掉的情况。
中国大陆除了上海一家企业能制造12寸硅晶圆之外,其他厂商基本不具备12寸硅片制造能力,由于国产12寸硅晶圆产能有限,因而在这方面进口依赖度很高,国内仅具备量产6寸、8寸硅片的能力。
另外,网传中资对德国Siltronic提出收购邀约案,然而这笔邀约最后也没下午了,其中的原因可能也和中资收购德国爱思强公司类似,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实现突破。因而只能依赖内资企业,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实现突破。
如果国内有更多的光伏企业全面转型,把太阳能级硅进一步提纯,获得电子级硅,把光伏产业庞大的产能转化为电子级硅的产能,那么,5—10年后,硅晶圆也许可以实现白菜价。
推荐阅读